2001年开网吧,回本速度还是极快的,因为这一年网吧归五个部门共管,网吧经营许可证还没彻底落实,办理一张网吧经营许可证,只需要十几万就可以拿下。
但到了2002年7月,网吧竞争就空前激烈了,因为6月份爆发出了一次很严重的网吧事件,直接导致网吧经营许可证申请极为困难,到了2002年11月,一张网吧经营许可证甚至炒到了七八十万。
成毅依稀记得,2003年全国信息部门曾经颁发过一批连锁网吧牌照,但中标到牌照的十家公司全都不是网吧行业,再加上他们对网吧行业没甚兴趣,所以这一批连锁网吧牌照几乎全都被废弃。
“想要垄断网吧行业,这个连锁网吧牌照就必须要想办法拿下,否则光申请经营许可证的费用就会压死一个企业。”成毅坐起身,从口袋里取出了日记本,开始划定设想。
“我记得看过新闻,当时国家发放连锁网吧牌照是为了整顿网吧行业混乱的局面,所以只有那些没有申请过网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才有资格申请连锁牌照。”成毅有些苦恼起来,皱眉道:“如果真如新闻所讲,我岂不是要一直无证经营?”
2001年无证经营不妨事,每个月最多罚款五千块,还不影响经营,但到了2002年7月就不行了,动辄就要几万的罚款外加停业整顿。
“先无证经营试试看,看看有没有办法尽快推动连锁网吧牌照落地。”成毅一边想一边画,暗忖:“如果无法推动连锁网吧牌照落地,从2002年5月开始,就改成公益电子阅览室暂时免费运营一段时间。”
如果真要在2002年5月实行免费,那就要注意两点。
第一点,在崛起之前绝对不能搞得太过张扬,开设网吧的位置要远离闹市,否则走在路上都要吃上同行几块板砖。
第二点,要找到赢利平衡点,将损失的上网费从其他地方赚过来。
成毅最初的想法,是想增加消费积分制度,用户消费了两元,就可以得到两点积分,消耗两点积分可以免费一个小时。
这个模式,放在当下算是很有竞争力了。
特别是在提升用户粘性这一块,几乎是一骑绝尘的存在。
可现在,这个设想被成毅推翻了。
平衡点!
成毅在日记本上写了三个字。
他必须要找到一个能够支撑免费运营的收支平衡点。
他想了很久,突然想到了美团的运营模式。
网吧本就是一个流量中心,如果用户数量足够大,那不就可以实现流量付费模式?
而眼下的大学城商业街,就完全具备测试的条件。
一来,商业街周边拥有几十万大学生,二来,方圆十几公里只有这么一条商业街。
大学城商业街面临的痛点,就是无法和顾客产生粘性,周一到周五,学生们在校内的商户消费,周六到周日,学生们则是去市区更繁华的商业街消费。
哪怕商业街的产品售价很低,可依旧无法让学生们驻足。
如果在这些濒临倒闭的商家里植入了积分系统,学生们每消费10元,根据商品利润不同,可以得到不同5点-10点积分。
之后消耗10点积分,可以在网吧里免费上网一个小时。
商家这边,则是用一元=10积分来进行积分补贴,向网吧支付引流费用。
简单来说,就是制作一个帮商户引流的简易版美团,服务佣金也不需要达到美团那么高,商户只需要支付客单价的5%就足够网吧正常运营了。
这年头,只要让客户引流的效果显而易见,能够大大增加商家的收入,商家还是很大方的,美团后期的抽佣比例高得离谱,照样让一大群商家趋之若鹜。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普通商品在哪里买都是买,既然消费积分可以兑换免费上网时长,大多数人应该抵御不了免费上网的诱惑,毕竟出门随便买件衣服,就可以得到十几个小时的免费上网时间。
这样一来,网吧名义上是免费,实际上就变成了一块钱一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