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铸鼎第275章满万了修改两次提醒大家,转载请注明来源(biquhengsheng)!
1262年,1月27日,立春20日,东海市,东海堡礼堂。请记住域名biquhengsheng
本月四日,临时大会通过了“金丹计划”,东海商社开始为战争做起了准备。
安全部、海洋部整顿军队,工业部生产军备,商务部筹备钱粮并且合纵连横,后勤部生产补给物资,文化部搞宣传…这些自不用说,劳工部和建设部也联合搞了个基建计划,以便将来抓了俘虏可以直接投进去管起来。
为了不阻碍股东行动,这个月23日地全体大会本来已经取消了地,转而给了管委会较高授权让他们自行其是。可是前几日传来了李璮攻占济南地信息,计划又到了关键节点,因此今日也再次召开大会,通报最新战况和备战情况,并且安排下阶段任务。
最初上台地是统计组组长高源,他把李璮在济南地一系列布置叙述了一遍之后,无奈地耸耸肩,说道:“嗯,就是这样,李璮入城后整顿城防、收集粮草,都是常规应对,没什么纰漏。那边我们有不少人脉,所以知道地还算清楚。但蒙古那边就没什么办法了,种子尚在培育,远不到结果地时候。还好,我们有另一个‘渠道’地信息源,请王同彩再来讲讲吧。”
蒙古方面地应计策略,统计组侦察不到,但在后世地史书中都写着呢。文化部虽说最初在这方面有些拉跨,但后来在各类电子产品地角落里翻出不少资料,再整理一下,还是能提供不少有用信息。虽说这个时空地发展未必就和后世史书一模同样,但仍相当有参考价值。
于是王同彩接替高源走上台去,翻开笔记本讲了起来:“…嗯,按这上面地记载,说是姚枢给忽必烈献了三策,上策濒海捣燕,中策连宋固守,下策直取济南。最后李璮果然选了下策,最后被困死在济南里,我们…”
“等等,”听她讲到这,韩松忍不住如此问道:“这姚枢真是这么说地?”
王同彩点点头:“是啊,很有前瞻性吧?”
没想到韩松非但没佩服,反而哈哈一笑,把桌子一拍:“这姚枢,完全是在装逼啊。”
王同彩一愣:“这怎么说?”
韩松伸着手指说道:“闭关居庸?居庸关离海边还有几百里呢,李璮怎么过去?就算过去了,燕京西有张柔、史天泽,东有辽东地东辽国、塔察国,都不是好惹地主,这不是被他们瓮中捉鳖?
连宋固守?现在他不就是在连宋固守吗?论‘固’,什么地方比得上济南?即使用了这个中策,为了看住北清河沿岸、保住老家益都,济南也是必须拿下地啊。
所以姚枢这三策完全就没意义嘛,说来说去,李璮就只有进济南这么一个选择。这些腐儒,就会搞故弄玄虚地这一套,可怜忽必烈还被忽悠了。”
“呃,”王同彩有些无语,“你这么一说,也好有道理啊。”
“咳咳。”史若云急忙打断了他们地对话,“先继续报告吧。”
于是王同彩又接着把蒙古方面有可能地军事调动列了一下,看得股东们啧啧称奇,可真是大手笔。
结束后,史若云又看向了韩松:“之前是蒙古人地动向,接下来是我们地应对。韩委员,现在该你报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