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如当年雒阳狱一般,槐里县内也在短时间里燃起了大火。
其实,哪怕没出孙坚这档子事儿,刘备和段也是要在槐里放把火的。
与当年雒阳狱一样,这把火也是为了使监狱里的人脱困。
如今的槐里,...
洛阳城破的消息传到邺城时,正值暮春时节。司马懿立于城头,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影,神色晦暗不明。他身后的幕僚们议论纷纷,有人主张立刻整军南下收复失地,也有人认为应当休养生息,待蜀吴内讧再伺机而动。
“诸君皆言之有理。”司马懿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然则我等若不作为,岂非坐视敌军步步紧逼?洛阳虽失,但魏国根基犹在。只要我等上下一心,必能重振旗鼓。”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东南方向:“如今最要紧的,是稳住江东局势。孙权与陆逊虽表面和解,但其内部裂痕已现,只需稍加引导,便可使其自乱阵脚。至于蜀汉…”他嘴角微扬,似笑非笑,“姜维虽善战,却终究年轻,难窥全局。待我布局完成,让他知我司马仲达手段!”
话音刚落,一名斥候匆匆奔来,跪地禀报:“启禀大将军,鲜卑使者求见,称有要事相商。”
司马懿眼神一凛,随即恢复平静:“请他入城。”
不多时,一名身披皮袍、面容粗犷的鲜卑使者被带入议事厅。他环顾四周,目光在司马懿脸上停留片刻,随即抱拳道:“大汗轲比能遣我前来,愿与大将军再续前盟。然此次条件更为苛刻除幽州外,尚需割让并州一部,方肯出兵助战。”
厅中众人闻言皆变色,唯有司马懿神色不变。他慢条斯理地端起茶盏,轻啜一口,笑道:“轲比能果然雄心未泯。不过,他可曾想过,若无我司马懿相助,他能否安然退回草原?”
使者脸色微变,但仍强作镇定:“大将军此言何意?”
“洛阳之战后,鲜卑已元气大伤。”司马懿放下茶盏,目光如炬,“若此时再与蜀汉为敌,恐难以全身而退。更何况…”他微微一笑,“我听闻轲比能近日正忙于平息内部叛乱,是否属实?”
使者沉默片刻,终是低头道:“大将军所言不虚。然大汗仍愿冒险一搏,只求大将军诚意。”
司马懿沉吟片刻,缓缓起身:“回去告诉轲比能,我愿意答应他的条件,但前提是鲜卑必须立即出兵牵制蜀汉西部防线,使其无法全力东进。此外,还需派遣一支精锐骑兵潜入荆州,骚扰廖化后方。”
使者眼中闪过一丝迟疑,最终点头:“属下定将大将军之意如实转告。”
待使者离去后,司马懿转身对身旁谋士蒋济道:“你即刻前往江东,务必设法挑拨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记住,不可露骨,须得润物细无声。”
蒋济拱手应命:“属下明白。”
与此同时,成都皇宫内,刘禅正与诸葛亮议事。自姜维攻占洛阳后,朝野上下一片欢腾,唯有诸葛亮眉头紧锁。
“陛下,臣以为当前局势并不乐观。”诸葛亮沉声道,“司马懿虽败,但其根基未动,且此人极擅隐忍,必然另有图谋。此外,鲜卑虽与我军停战,然其野心昭然若揭,若不加以防范,恐成后患。”
刘禅闻言皱眉:“丞相之意,是要与鲜卑再度开战?”
“非也。”诸葛亮摇头,“臣建议派出使节,以厚礼安抚轲比能,并许以部分边境贸易权,使其安心驻守幽州。同时,应加强对北方边界的防御,以防万一。”
刘禅沉思片刻,终是点头:“依丞相之言。”
然而,就在使节尚未出发之际,鲜卑部落内部突生变故。轲比能因不满部分部族首领擅自撤兵,下令处决数名酋长,引发大规模叛乱。原本统一的鲜卑联盟瞬间四分五裂,各部自立门户,互相攻伐。
这一消息传至洛阳时,姜维正与张翼商议下一步战略。得知鲜卑内乱,张翼大喜:“如此一来,我军西线压力骤减,可集中兵力对付曹魏!”
姜维却面色凝重:“鲜卑虽乱,但未必对我军有利。若各部陷入混战,势必会有一支势力崛起,届时仍将威胁我北方边境。”
张翼沉吟片刻,点头道:“将军所言极是。那依将军之见,该如何应对?”
姜维沉思良久,缓缓道:“立即派人前往鲜卑,联络那些亲我军的部族,给予援助,助其稳定局势。同时,加强北方防线,以防乱局波及我境。”
与此同时,江东方面亦传来捷报陆逊率水军攻占许昌后,继续沿淮河推进,直逼寿春。然而,随着战线拉长,补给问题愈发严重。
“将军,前方将士已三日未得充足粮草。”朱桓忧心忡忡,“若再不解决,恐怕军心动摇。”
陆逊望着地图,目光落在长江沿线的一座城池上:“传令下去,命舰队绕道合肥,夺取当地粮仓。”
朱桓一惊:“合肥乃曹魏重镇,守军众多,此举太过冒险。”
“正因为如此,敌军才不会料到我们会主动出击。”陆逊嘴角微扬,“速去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