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陆逊亲率主力舰队佯攻寿春,实则暗度陈仓,突袭合肥。曹魏守军果然措手不及,合肥迅速陷落,大量粮草落入东吴手中。
此役过后,东吴水军士气大振,继续向北推进。然而,正当陆逊准备乘胜追击之时,一封密信悄然送至军营。
“主公急召将军回建业。”
陆逊眉头微蹙,心中隐隐不安。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而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开始…
陆逊接信后,心中虽有疑虑,但军令难违。他迅速安排副将朱桓暂代指挥,自己则率领一小队亲兵连夜赶回建业。一路上,他思绪翻涌,不知孙权召见究竟为何事。
抵达建业时,天色已近黄昏。宫殿内灯火通明,气氛却显得异常凝重。陆逊快步踏入殿中,只见孙权端坐龙椅之上,面色阴晴不定。
“臣参见主公。”陆逊躬身行礼。
“爱卿免礼。”孙权摆了摆手,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朕近日收到密报,称你与蜀汉暗通款曲,欲联合对抗曹魏。”
此言一出,满殿寂静。陆逊大惊失色,忙辩解道:“主公明鉴,臣对东吴忠心耿耿,绝无二心。此等谣言,定是有人蓄意挑拨!”
孙权冷哼一声:“哦?那你可知道,这封密报中详细记载了你曾多次派人前往洛阳,与姜维秘密会晤之事?”
陆逊心中一凛,明白此事必有内情。他沉声道:“主公,臣确曾派使者联络姜维,但那是为了共同应对曹魏威胁,绝非私下结盟。若主公不信,可派人查证。”
孙权目光如炬,死死盯着陆逊,良久方道:“罢了,朕暂且信你。不过,从今往后,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朕的监视之下。若有半分差池,休怪朕无情!”
陆逊强压下心头怒火,低头应诺:“臣遵命。”
退下后,陆逊立即找来亲信谋士阚泽商议对策。阚泽听罢经过,叹道:“将军,如今局势复杂,主公疑心渐重,我等需格外小心。建议将军暂时收敛锋芒,以示忠诚。”
陆逊点头:“先生所言极是。但曹魏仍在北方虎视眈眈,我军若此时停歇,恐功亏一篑。不如由我亲自镇守寿春,稳住前线局势,同时派人查明那密报来源。”
阚泽沉思片刻,点头道:“此计可行。不过,将军还需提防宫中那些小人,莫要让他们再有机会进谗言。”
与此同时,邺城内的司马懿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着下一步行动。得知东吴内部出现裂痕,他不禁露出一抹冷笑:“孙权啊孙权,你终究还是没能彻底信任陆逊。如此正好,我便可趁虚而入。”
他当即下令,派遣数名精干刺客潜入江东,专门针对陆逊及其亲信下手。同时,他还伪造了几封书信,意图进一步加剧孙权对陆逊的猜忌。
另一方面,司马懿也未放松对蜀汉的警惕。他深知,姜维虽年轻气盛,但其军事才能不容小觑。为此,他特意挑选了一支精锐部队,伪装成鲜卑骑兵,在蜀汉北部边境制造混乱。
洛阳城内,姜维正与张翼等人研究新的作战计划。忽然,一名斥候飞马而来,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将军,北境发现大批鲜卑骑兵活动频繁,似有入侵之意。”
姜维眉头紧锁:“鲜卑不是已经分裂了吗?怎会突然集结兵力?这其中必定有诈。”
张翼附和道:“或许是曹魏在背后操纵。若是如此,我们需格外小心。”
姜维思索片刻,果断下令:“命廖化率军严守江陵,防止敌军绕道袭击荆州。同时,通知魏延加强咸阳一带的防御,随时准备支援。”
安排妥当后,姜维决定亲自率一支轻骑部队前去探查。途中,他们遭遇了数次伏击,但都被成功化解。然而,随着深入北境,姜维渐渐察觉到事情并不简单。
“这些所谓的‘鲜卑骑兵’,战斗方式与寻常游牧民族迥异,反而更像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姜维皱眉道,“看来,司马懿果然没闲着。”
就在此时,前方传来一阵喊杀声。姜维策马疾驰而去,赫然发现一支装备精良的队伍正在围攻一座小村庄。他立即指挥部队展开攻击,成功击退敌人,救下了村民。
通过审问俘虏,姜维终于确认了自己的猜测这些人确实是由曹魏派遣的假扮鲜卑的士兵,目的是扰乱蜀汉北部防线,为后续大规模进攻创造条件。
获知真相后,姜维迅速返回洛阳,召集众将商议对策。他提出一个大胆计划:“既然司马懿想用假象迷惑我们,那就让他尝尝反间计的滋味。”
于是,姜维故意放出消息,声称已经识破鲜卑骑兵的身份,并扬言将派遣重兵北上剿灭。同时,他又暗中调整兵力部署,将主力部队隐藏起来,只留少数兵力在外佯装巡逻。
不出所料,司马懿果然上钩。他误以为自己的计谋被揭穿,急忙调集更多兵力前往北线,试图强行突破蜀汉防线。然而,当他率领大军抵达预定战场时,却发现四周空无一人。
就在司马懿疑惑之际,姜维突然从侧翼发动猛攻。由于缺乏防备,曹魏军队被打得措手不及,损失惨重。最终,司马懿不得不仓皇撤退,再次退回邺城。
此役过后,蜀汉不仅稳固了北方边防,还进一步削弱了曹魏的实力。然而,姜维并未因此松懈。他知道,真正的较量尚未结束,而三国之间的纷争,也将愈演愈烈…